在癌症中,腫瘤存在的位置會影響預後、存活率以及治療效果,例如:大腸癌。大腸直腸癌依腫瘤發生的位置可分為:右側大腸癌 (Right-Sided Colon Cancer,簡稱 RSCC)、左側大腸癌 (Left-Sided Colon Cancer,簡稱 LSCC)以及直腸癌 (Rectal Cancer),各類型大約各占大腸癌中30%。根據研究顯示,LSCC及直腸癌有許多類似特徵,並且與RSCC不同,如:組織學、遺傳及甲基化程度,因此有一新名詞出現為左側大腸直腸癌 (Left-sided Colorectal Cancer,簡稱LCRC),代表同時包含LSCC及直腸癌。藉此,許多科學家進一步分析大腸癌不同位置的分子情況。目前已知與大腸癌有關的突變基因有:EGFR、RAS、BRAF、MMR、PIK3CA、PTEN
首先,作者分析原發性大腸癌及DNA錯誤配對修復基因充足型 (Mismatch repair proficient) 的大腸癌中,常見的突變基因於兩種大腸癌中的突變頻率:
(註:DNA錯誤配對修復基因 (Mismatch repair gene,簡稱MMR) 主要負責細胞內基因修復相關工作,例如MLH1基因;
DNA錯誤配對修復基因充足型腫瘤:MMR基因突變量較少)
圖一、不同位置大腸癌之基因突變頻率
由結果可知,不管在哪一側的大腸癌KRAS、TP53及APC基因突變的頻率都很高,其中又以直腸癌的突變程度最高,然而BRAF及PIK3CA則是在右側大腸癌的突變率較高。
同時,偵測兩種大腸癌不同位置的蛋白表現情形
圖二、不同位置大腸癌之蛋白表現情形
可以發現在兩種類型的大腸癌腫瘤中,蛋白表現情形很類似。
而影響大腸癌癌變的機制主要有三個:(可參照:什麼是大腸癌的基因甲基化?)
(1) 染色體不穩定 (Chromosomal instability, 簡稱CIN)
主要是病程中產生KRAS突變會快速發展為大腺瘤,再伴隨抑癌基因P53及其他基因突變時,即會誘發大腸癌
(2) 微衛星不穩定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簡稱MSI)
經一系列錯誤修補基因 (MMR)、TGFβR2、IGF2R、Caspase、MSH6等基因突變,導致遺傳性非瘜肉結直腸癌
(3) CpG島甲基化表型不穩定 (CpG island methylator phenotype, CIMP)
CpG島高度甲基化使得抑癌基因不表現而無法阻擋異常增生的情形,演變為大腺瘤
已知錯誤修補基因突變會經由微衛星不穩定途徑,誘發大腸癌變。進而偵測在不同位置的大腸癌中微衛星不穩定發生的頻率:
圖三、不同位置大腸癌之微衛星不穩定發生頻率
由中可知,右側大腸癌經由微衛星不穩定途徑所產生的癌變比例,相較於左側及直腸來的多。
此外,在大腸癌治療過程中,Her/neu路徑是重要的治療標的
圖四、不同位置大腸癌之Her2/neu表達量
Her2/neu在三個位置的大腸癌中,在直腸的表現量相較於其他兩個位置是比較高的。
綜合上述,在左側、右側大腸及直腸,統整出最常突變的基因,如下圖表示:
圖五、各處大腸癌之突變基因
由圖可知,與文章剛開始所述相呼應,直腸與左側大腸癌的特徵有許多類似之處,如突變基因。
已知各處基因突變的差異,那對存活率的影響呢?
圖六、不同位置大腸癌之存活率差異
從統計的分析結果可知,存活率的長短:直腸癌>左側大腸癌>右側大腸癌。
存活率的長短與腫瘤發現的先後也有些許的關係,大腸鏡對於右側的大腸檢查較不易,主要是大腸鏡由肛門進入後,隨著大腸內的皺褶會影響大腸鏡的前進以及觀測的角度,成為診斷上的瓶頸。為此,為了能夠更全面性的診斷出大腸癌所發生的位置,或許應該要同時由大腸鏡再搭配其他診斷技術,才能夠補足大腸鏡診斷上的不足。
Golden叔叔
Reference
- Mohamed E. Salem et.al, Oncotarget, Comparative molecular analyses of left-sided colon, right-sided colon, and rectal cancers, 2017, Vol. 8, (No. 49)
- Xian Hua Gao et.al, SCientiFiC Reports, Differences of protein expression profiles, KRAS and BRAF mutation, and prognosis in right-sided colon, left-sided colon and rectal cancer, 2017, 7: 788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