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為我國十大死因之首,其中又以大腸癌為冠軍,九度居冠(圖一)[1],其死亡率占所有惡性腫瘤比例也有攀升的趨勢,發生率與年齡有正相關,隨著年齡增加發生率越高,從40歲開始上升,60至75歲為最高峰[2]。由於早期腸癌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因此容易被忽略,而錯過能夠治癒的時期,在我國早期大腸癌的檢出率不足10%,通常患者在感到不適時就診,往往都已經發展至中晚期,造成無可挽回的局面,也導致腸癌死亡率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2]。
圖一、國人十大癌症排名
目前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建議,50歲以上的一般成年人每1-2年做糞便潛血測試,若為陽性則再做大腸鏡檢測(圖二)。目前最直接的檢測方式為大腸鏡觀察,但其受到病兆大小、感染、麻醉、時間、空間及成本等的限制,因此無法做到快速篩檢,而糞便潛血的測試雖然簡便,但除了腫瘤外,產生糞便潛血的因素很多,因此容易導致偽陽性的結果,另外當病兆過小時也無法檢測出來(圖三)。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分子診斷的日新月異,近期透過篩檢腫瘤相關突變DNA,成為很炙手可熱的話題。
圖二、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建議篩檢流程
圖三、大腸直腸癌各檢測方法之優缺點
糞便為大腸直腸癌作為腫瘤突變DNA篩檢的最直接的檢體,主要的原因為,大腸腫瘤一般發生在結直腸的上皮組織中,腫瘤在生長的過程中會先向腸腔內生長(圖四),在此過程中會不斷有腫瘤細胞脫落(圖五),並隨著腸腔內的糞便排出體外,因此糞便中會有許多的大腸癌細胞,透過現代高端的分子診斷技術,分析糞便大腸癌細胞中的腫瘤相關突變基因,達到腫瘤檢測或預防的目的,也能合併糞便潛且做為做大腸鏡前的指標。
圖四、大腸直腸癌生長過程
圖五、大腸直腸癌癌細胞剝落情形
總結,因此可知,透過糞便篩檢腫瘤突變DNA為目前流行的趨勢,能夠補足糞便潛血的不足,而大腸癌治療最關鍵的一點為開始治療的腫瘤發展時期,若為初期就有完全治癒的機會,另外,隨著日常飲食與生活型態改變,大腸癌的發生年齡層有逐年下降的趨勢,因此更需要提早做預防,進而降低大腸癌的致死率,造福更多社會大眾。
參考資料:
1. 今日新聞。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70504/2508758
2. 每日頭條。https://kknews.cc/zh-tw/health/xm44y3r.html
3.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zh-tw/health/bq43l29.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