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封面.tif


 


       目前全球除了癌症之外,嚴重憂鬱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簡稱MDD)、躁鬱症 (Bipolar disorder,簡稱BPD)、冠狀動脈疾病、第二型糖尿病及高血壓發生率及死亡率也逐漸增加,導致各國所消耗的社會成本也持續上升。在上述疾病之間存有共同發生的情況更是加劇,因此造就心理醫學一大挑戰。

 

       從流行病學上,MDD和BPD與心臟代謝疾病是雙向相關;情緒障礙和心臟代謝疾病的藥理學治療之間已顯示出某些相關性,例如:使用抗憂鬱藥和情緒穩定藥物,增加心臟代謝異常的風險;相反地,心臟藥物可能增加情緒障礙的風險。目前對這樣的關係解釋是藥物可能同時作用於共同基因及生物學途徑,進而影響疾病。

 

       MDD、BPD和心臟代謝疾病主要是由遺傳及環境因素所引起,並且有高度遺傳性。根據統計顯示遺傳因素對於MDD的影響約31-42%、BPD約59-85%、冠狀動脈疾病約30-60%、第二型糖尿病約26-69%、高血壓約24-37%。除了遺傳及環境因素之外,壓力、運動、飲食及生活方式之間的相互作用 (如下圖),也會影響心臟代謝和情緒障礙的進展及發病機制。

精神疾病關係圖.tif

圖一、影響疾病因子
 

       既然遺傳因素影響這些疾病佔大多數,因此作者想探討有哪些共同作用基因參與其中,而進一步的搜尋相關文獻,其流程圖如下:

精神疾病-文獻探討流程圖.tif

圖二、文獻探討流程圖
 

       經由上圖流程圖,作者找到24個同時影響心臟代謝及情緒障礙的基因,並進一步分析各個基因所參與的生物學途徑,以及與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躁鬱症、憂鬱症及肥胖之間的關係,其歸類後的途徑及疾病關係網絡如下圖:

精神疾病-疾病關係網絡圖.tif

圖三、24個心臟代謝情緒障礙基因與疾病關係脈絡圖
 

 

       由上述基因列表及網絡圖可以了解到,與這些疾病相關的基因有許多個,而同一個基因同時又與多個疾病相關,有一種牽一髮動全身的概念。這也在告訴我們,當一基因產生缺陷,不僅僅與癌症相關,甚至其背後所帶出的問題可能是影響更多,而且上述的疾病皆屬長時間的慢性疾病,對病患的生活品質影響很大。

 

       因此,為了能夠更準確的釐清,必須找到根源,而進一步地進行相關治療,達到精準醫療的概念;此外,現在有精神疾病的人越來越多,除了保持愉悅心情、運動抒發之外,也要多多注意基因變化啊!

 

 

 

Golden叔叔

 

Reference:

  1. AT Amare et.al, Transl Psychiatry, The genetic overlap between mood disorders and cardiometabolic diseases: a systematic reviewof genome wide and candidate gene studies., 2017, 7(1):e1007

arrow
arrow

    基因叔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