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inary circulating DNA detection for dynamic tracking of EGFR mutations for NSCLC patients treated with EGFR-TKIs
Clin Transl Oncol (IF: 2.075)
Received: 29 June 2016 / Accepted: 20 July 2016
在過去文獻中證實,檢測EGFR突變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治療中為關鍵的診斷步驟之一[1]。當病人產生首次EGFR突變時,酪氨酸激酶抑製劑(TKIs)為常用的標準治療一線用藥,但在以TKIs治療的過程中,容易產生第二次EGFR突變,而導致腫瘤對TKIs的抗藥性,然而病人無法隨時開刀取活體樣本(biopsy)做檢測[2],因此需要更簡單獲取腫瘤訊息樣本與方法來檢測及監控EGFR突變的情形。
在近期的研究發現,透過周邊體液循環獲取腫瘤細胞相關訊息,例如血漿中的循環腫瘤DNA (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與傳統組織活體檢測相比,用較低侵入性的方法取得檢體並做檢測,在文獻中也證實這樣的檢測方式與原位組織檢體(primary tissue)相比同時具有高敏感度及一致性[3]。但血液檢體也需要以侵入性的方式取得,因此在本篇期刊作者想透過分析尿液檢體中的細胞游離DNA (cell free DNA, cfDNA)與臨床數據做比對,來評估尿體檢體做為替代性腫瘤檢體的檢體來源。
實驗設計:徵求150名病人,這些病人都有EGFR突變且即將服用EGFR-TKIs藥物治療,在藥物服用前收集腫瘤組織、血液及尿液檢體,接著每個月採血及尿液檢測,以監測EGFR突變情形,並比較檢體間的敏感度。
實驗結果:尿液中的ctDNA與組織檢體將近88%的一致性,而與血漿檢體機乎100%的一致性(圖一)。尿液中的ctDNA在不同時間點的分析結果顯示與治療效果有很高的關聯性(圖二)。此外,尿液檢體同時也能偵測出在TKIs治療過程中產生的第二次EGFR突變(secondary EGFR mutation T790M, 這種突變會造成腫瘤對一線化療藥物TKIs產生抗藥性,圖三)。
圖一、比較組織檢體、尿液檢體及血漿檢體偵測EGRF突變的結果
圖二、偵測TKIs治療後不同時間EGFR突變的結果
圖三、檢測二次EGFR突變(T790M)之結果
因此,從以上結果可以得知尿液中的cfDNA具有很高潛力被當作臨床診斷及監控EGFR突變的檢體來源。這個研究提供很有價值的研究數據,在未來能多一項非侵入性且快速檢測EGFR突變的方式,隨時監測並提供具高敏感度且準確率的參考數據,對腫瘤的治療多了一個大大的助力。
Edited by A-Kai
參考資料:
1. Paez JG, Ja¨nne PA, Lee JC, Tracy S, Greulich H, Gabriel S, et al. Science. 2004;304(5676):1497–500.
2. Yu HA, Arcila ME, Rekhtman N, Sima CS, Zakowski MF, Pao W, et al. Am Assoc Cancer Res. 2013;19(8):2240–7
3. Heitzer E, Ulz P, Geigl JB. Clin Chem. 2015;61(1):112–2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