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物.jpg

 

飲食與腸癌的關係密不可分,東方人的飲食西化也加速了腸癌發生,使得腸癌好發年齡有年輕化趨勢。東西方的飲食生活及習慣趨於相近的同時,致使全球的腸癌發生率高居不下,而台灣更是全球腸癌發生率第一名。

 

食物與腸癌發生的關係甚大,當食物吃下肚,經過消化代謝後可能產生致癌物質,而致癌物質大量累積在體內便很容易造成基因突變。就讓我們來看看有那些食物內含有的物質有造成致癌的可能,以及這些毒素產生致癌的濃度劑量 (表一),圖中所顯示的這些毒素主要是以英文命名,所以表中所顯示的名稱乍看之下可能會有點陌生,看起來和我們常吃的食物有差異,因此下方附上一些名詞解釋,特別針對我們平常略有耳聞或比較可能接觸的食物或毒素介紹一下~~

 

表一、食物中常見的毒素及致癌劑量

毒素.tif

  

1. 黃麴毒素:
由幾種黴菌感染穀物後產生,如花生、大米、豆類等等,屬於致癌物質之一,一般的加熱不易破壞其結構,加熱溫度到達280以上才能開始分解,當黃麴毒素進入到人體內,會在肝臟被代謝而降低其毒性。

2. 洋菇:
又稱為雙胞蘑菇,是常見的食用菇之一,洋菇富含維生素、蛋白質和膳食纖維,是可以生吃的食用菇之一,但是,洋菇的子實體會產生蘑菇氨酸,具有遺傳毒性及致癌性,所以建議最好不要生吃。

3. 扁桃苷:
扁桃苷存在於許多種質物當中,常見的有苦杏仁、梅子、桃子、蘋果等的種子內。

4. 蘇鐵:
蘇鐵的種子內含有蘇鐵素,誤食種子後會產生腹瀉、抽筋、出血、嘔吐等症狀。

5. 丁香酚:
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富含於精油中,也常見於許多植物內,傳統使用上常用來局部麻醉、抗菌或降血壓等,但如果過量的攝取,容易產生腹瀉、頭暈、嘔吐、抽搐、昏迷等嚴重後果,而且它會影響肝臟的功能,具有肝毒性。

6. 甲狀腺腫素:
存在於甘藍或十字花科等植物中,會影響甲狀腺素的合成與利用,而甲狀腺素夠促進細胞生長、成熟、分化、代謝,也能夠幫助腸胃道中葡萄糖的吸收與利用。

 

       上面介紹的這些食物,類積在體內又無法被代謝,甚至影響代謝或體內生理功能時,就容易變成一種致癌物質,誘發細胞內基因突變而產生癌症,而他們容易造成那些基因突變呢?請參見表二~~而這些基因的介紹可以參考文章 [大腸直腸癌形成 — 什麼基因在作怪?]

  

表二、腸癌常見的基因突變與突變類型

腸癌突變基因與突變類型-1.tif

 

        又是一張看起來很複雜的表二~~除了左半邊腸癌常見的基因突變之外,右半邊是針對這些突變基因常見的點突變類型~
       那,什麼是點突變呢?點突變,就是在DNA序列當中某一個位點產生A、T、C、G的轉變,轉變之後會影響轉錄成mRNA的序列,進而影響蛋白質序列中胺基酸的組成,當蛋白質序列被改變了,它的結構和功能會跟著改變,或者會完全失去功能~~而點突變可以再細分成三個種類:
1) Silence mutation (沉默突變);2) Nonsense mutation (無義突變);3) Missense mutation (錯義突變) (圖一)。

點突變.tif

圖一、點突變的分類

 

 

Edited by Perfect叔叔

 

參考資料

1. Website – http://www.appledaily.com.tw/

2. Website – http://www.mingpaocanada.com

3. Website – http://study.com/academy/lesson/nonsense-mutation-definition-example-quiz.html

4. Sakita JY, et al. A critical discussion on diet, genomic mutations and repair mechanisms in colon carcinogenesis. Toxicol Lett 2017;265:106-116.

arrow
arrow

    基因叔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