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相-1歲嬰兒-封面.tif


       於先前文章「什麼是腸道菌相(human gut microbiota)?」提及,新生兒從一離開母體接觸到外界,就開始培養屬於自己的腸道菌,其中有99%就坐落於腸道之中,其中影響菌相組成的因素包含:母體的健康及營養、分娩方式、有無使用抗生素、新生兒喝母乳或配方奶,以及何時開始斷奶並食用固體食物

 

       現今大多數都研究新生兒前6個月的腸道菌相,然而,針對新生兒晚期 (1-3歲)的研究則很少。為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新生兒晚期的腸道菌相變化,本篇以澳洲52位1歲的嬰兒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分娩方式、有無使用抗生素和有無餵母乳是否會影響嬰兒晚期腸道菌相的組成。

 

餵食內容及方式

腸道菌相-1歲嬰兒-1.tif

圖一、不同餵養方式及其比例

       52位嬰兒在出生後第一個月有81%單餵母乳、15%母乳+配方奶以及4%單餵配方奶;至第12個月時,餵食方式有所改變,母乳+固體食物、母乳+配方奶+固體食物都佔21%,配方奶+固體食物則有30%,其中開始嘗試給予固體食物的平均時間約在嬰兒5個月大的時候。

 

母乳對腸道菌相的影響

腸道菌相-1歲嬰兒-2.tif

圖二、母乳對腸道菌相的影響

       利用PCA及ANOSIM兩種不同分析系統,分析母乳對嬰兒腸道菌相多樣性的影響,從兩者結果皆顯示,有持續餵母乳的相較於不再餵母乳的嬰兒,腸道有較多不同屬的菌種

 

配方奶對腸道菌相的影響

腸道菌相-1歲嬰兒-3.tif

圖三、配方奶對腸道菌相的影響

       PCA分析結果 (左圖) 並無明顯差異,但經ANOSIM分析後,可以發現隨著餵母乳的比例下降,嬰兒的腸道菌相多樣性也隨之下降

 

母乳及配方奶對不同菌種的影響

腸道菌相-1歲嬰兒-4.tif

圖四、不同餵養內容對嬰兒腸道菌種的影響

       以科作區別,餵母乳的嬰兒腸道中Veillonellaceae 和Bacteroideceae這兩科的菌種含量較高;母乳混合配方奶的嬰兒則是Clostridiaceae科較多;單配方奶的嬰兒則Unclassified Clostridiales科較多,並且經PCA分析後相較與其他兩組有顯著差異。進一步分析不同屬之菌種,其趨勢與不同科之菌種相似,但PCA分析並無顯著差異。最後再分析同科但不同菌相之結構在三個組別的變化,趨勢亦與同科菌種雷同,並且統計上有顯著差異。

 

結語

       以往的研究發現,停止餵母乳是促進腸道菌相發展的主要因素; 然而,我們發現餵母乳和固體食物的嬰兒腸道菌相結構與同時餵母乳和配方奶以及固體食物的嬰兒相比也有所不同。這表明持續餵母乳的時間以及整體飲食,在關鍵時期會影響具有重要免疫和代謝作用的關鍵物種發展其豐富性。對此,進一步評估腸道菌相特徵差異與臨床相關性和生理意義,將有助於進一步了解腸道菌相對長期健康結果的作用。

 

 

 

 

 

Golden叔叔

 

Reference

  1. M. Matsuyama et.al, Breastfeeding: a key modulator of gut microbiota characteristics in late infancy,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 2018,  doi: 10.1017/S2040174418000624
arrow
arrow

    基因叔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