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方式-封面.tif
http://m.wangchao.net.cn/baike/tcdetail_18433.html


現今癌症檢查方式眾多,是不是讓我們眼花撩亂呢?到底哪一種癌症要選擇哪種檢查方式呢?而只能選該種方式做檢查嗎?

 

首先,要解決這些問題之前,需要先了解在癌症檢查方法有那些,常見的癌症檢查方式如下:

1.  X光

2. 超音波

3. PET/CT

4.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low dose CT, LDCT)

5. 大腸鏡

貼心小提醒:上述檢查方式皆有詳細介紹文章呦!

 

各項檢查方式原理

X光

利用X光穿透人體後,由於人體組織間對輻射吸收能力不同,以放射線照相術呈現。

 

超音波

超音波檢查是利用超高頻率的聲波穿過人體,藉不同組織對聲波的反射程度不同,收集這些反射波後,經由電腦的精密計算,呈現出體內組織的構造

 

PET/CT

將氟原子 (18F) 取代葡萄糖第二個碳原子上氫原子的氟化去氧葡萄糖 (2-fluoro-2-deoxy-D-glucose,簡稱FDG),經由靜脈注入體內並經過一段時間後,會被體內細胞吸收代謝而釋放出訊號,再利用PET偵測掃描後經電腦分析,藉此判讀檢測結果。

 

LDCT

與X光原理類似,但此方法是以快速掃描降低輻射劑量,再經由電腦分析,以3D影像呈現。

 

大腸鏡

利用一根光纖導管,將內視鏡從肛門內深入下消化道做觀察,並藉由連接內視鏡的螢幕,可以清楚了解消化道的變化,並能進行切片檢查。

 

了解各項檢查方式的原理之外,將其他相關資訊統整為表格,讓大家更能一目了然。

檢查方式表格˙.tif

圖一、各項檢查方式比較表
 

 

經由上面表格是否有幫助你們釐清不同檢查方式之間的差異呢?

 

其實在不同癌症檢查方式的選擇上,並非單一選項,依照醫生想要了解的目的性做選擇。例如:利用X光檢查肺癌可以知道腫瘤位置,但是想知道確切腫瘤大小可能要拍多張X光整合後推估,相對地,就需要接收較多的輻射量;如果此時的腫瘤大小小於0.5公分,X光無法偵測到,反而導致偽陰性的結果,所以可能會選用LDCT可偵測0.1公分以下腫瘤的特性來偵測。

有時醫生為了更準確的診斷,可能會結合1至2個檢查方式,更確切的偵測,以補足彼此不足的缺點。

 

Q:結合兩個檢查方式不會使輻射劑量過高嗎?

依游離輻射防護安全標準第12條規定,輻射作業造成一般人之年劑量限度,依下列規定:

一、有效劑量不得超過一毫西弗。

二、眼球水晶體之等價劑量不得超過十五毫西弗。

三、皮膚之等價劑量不得超過五十毫西弗。

除了PET/CT已知的輻射劑量偏高之外,其他檢查方式所累積的劑量,都是小於法定規定劑量,而且正常情況下,並不會連續性的選擇有輻射性檢查方式,畢竟還是有健康安全因素需要考量。

 

Q:這麼多種檢查方式,我該怎麼選擇?

這方面可與醫師討論,基本上醫師會以專業的角度以及考量病患本身狀態選擇最佳的檢查方式。當然,有其他檢測效率高且速度較快的方式,更是醫師及檢查醫護人員最想選擇的,但大多數都需要自費或者另外加錢,這部分就需要自身考慮。

 

Q:既然有這麼新的檢查方式,為什麼現在還要使用檢測靈敏度低及較多限制性的檢查方式?

檢查方式所需的技術不需要太多時,相關價格也較低;反之,價格則較高;另一方面,健保是否有補助也是考量因素之一。檢查所需時間、患者自身狀態,也都是醫師選用檢查方式所需考量。例如:對於老年不適的患者,其可容忍檢查時間也較短,因此會選擇一個可以快速得到結果,耗時較短,而又可以達到檢查目的者,所以對於靈敏度較低之檢查方式,然有其存在必要性,只是選用的頻率高低問題。

 

因此,上述檢查方式只能提供診斷方法,並非最終答案,仍需要經醫生評估後去除是否有偽陽性或偽陰性等誤差,確立病情發展方向;而不管是哪一種檢查方式,最終仍需要藉由病理切片來確診,確立腫瘤期別、惡性度…等相關資訊,進而提供醫生診斷以及規劃療程用藥。

 

 

 

 

Golden叔叔

arrow
arrow

    基因叔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